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学院专业> 正文

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简介

作者: 浏览: 发布时间:2015-01-13

中国计量大学法学院是由原法律教研室发展而来,与浙江省知识产权局创建知识产权学院,具有近二十年本科和十三年研究生的办学历程,建构了本科、专升本、双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多层次的培养机制。

学院设有法律系、知识产权系和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浙江)基地,另设法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经济与法律研究中心、标准与法律研究中心、知识产权研究中心、食品安全与产品质量法律研究中心、网络与法治研究中心。按照"厚基础、强能力、宽适应"培养学生的法学知识,坚持法律技能与专业伦理、知识学习与产学合作等多元教育方式,根植知识与专业并重、品德与学术兼备的法律人才。

截至2017年5月,学院有教职工50人,其中专任教师41人,教授9人,副教授19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3人,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1人、第三层次5人,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客座和兼职教授50余人,现有专升本、本科、双学位、研究生900余人。

经过多年的努力,建构了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浙江)基地、浙江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杭州市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浙江省司法厅法律援助中心工作部、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浙江平台、浙江省法学会网络法治研究会、科技法学研究会、模拟法庭,依托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标准化与知识产权管理”研究基地、浙江省“标准化与知识产权管理”协同创新中心等,服务大学生成长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和专业实习可持续发展的产学研创新实践平台。

学院有较高的科学研究水平,承担国家社科基金6项(入选国家哲学社科文库成果奖1项)、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的省部级和其它各类课题81项,近几年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现代法学》、《法商研究》、《法学评论》、《法制与社会发展》、《知识产权》等法学类权威的一级和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百余篇,多篇学术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全文转载;出版学术专著15部,主编丛书和教材等3部;各类科研奖项25项,其中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佟柔民商法发展基金青年优秀研究成果奖、浙江省社科联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多项。

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近百名国际、国内学术名家、专家来院进行学术交流,承办、协办了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大型学术会议,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国际、国内高层级的学术会议,选派骨干教师出国培训交流,成功举办了“百家讲坛”、“实务论坛”、“法学真知”、“钱江法潮”、“博士论坛”等讲坛,阐发真知,交流思想,启迪智慧。

学院积极推进国际化教育教学工作,已与英国、美国和台湾地区的多个高校签署了合作关系,定期开展教师、学生的互动活动。

学院重视结合专业特色的文化建设。“奔跑吧,法律”,模拟法庭、法律学人、辩论赛、知识竞赛、学术报告、法律知识宣传、法律电影展播、学生素质拓展等系列“法律文化节”已连续举办十四届,是学校首届校园文化建设品牌。历经十届的“知识产权周”汇学术报告、展板宣传、趣味活动、专利写作大赛、毕业生招聘、知识宣讲、社区服务等活动,在于让大学生从象牙塔中走出去,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这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多地认识社会,以便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反思自己将来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作为法律专业的大学生而言,这一点更为重要,因为法律问题皆来自社会,从大学的象牙塔中走出去,去接触实践、去认识实践,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原理、理解正义,从而更能激起大学生担负起捍卫社会正义的法律人使命。

学院面对着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现实,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实现了毕业生就业率逐年稳步有升,针对本科生、研究生的特点,积极组织各种考前培训、经验交流,“筑梦于今,博取未来”职业规划活动已连续开展6年,是院“倾心法苑”心理工作站的品牌活动,活动共包括“回顾历程,自我审视”、“听取经验、职业定位”、“良师益友、勾勒人生”、“规划未来、杨帆起航”、“定期回访、完善计划”五个阶段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从历年数据来看,学院毕业生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通过率,响应国家政策就业的数量都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举行首届东孚英才奖学金颁奖典礼

学院辩论队获第十届浙江省在杭高校律师辩论赛季军

与英国班戈大学法学院开展国际合作洽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