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中量大•专业巡礼 | 走进国家级一流专业—质量管理工程

作者: 浏览: 发布时间:2024-04-16

中量大•专业巡礼 | 走进国家级一流专业—质量管理工程

||||||学|院

专业介绍

主讲人

质量管理工程专业负责人:项荣 副教授


专业概况

质量管理工程专业是顺应质量时代对质量人才的迫切需求而诞生。我校是全国第一个获教育部批准开设质量本科专业的高校。质量管理工程专业2004年首次招生,2007年获批浙江省重点专业,2010年获批国家特色专业,2011年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2年获批浙江省优势专业,2014年获批浙江省“十二五”优势专业,2017年获批浙江省“十三五”特色建设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质量专业中全国唯一),2023年通过长三角新文科教育专业认证。专业以培养符合质量强国建设国家战略以及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胜任保证和提升产品、服务和工程质量工作的质量人才为使命,突出素养、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培养,以质量管理理念引领质量专业建设和质量人才培养。专业现有一支20多人的具有多学科交叉背景、丰富实战经验的师资队伍,60%以上教师具有多年企业质量相关工作经历。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培养方式与质量管理工程实践全面接轨,现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联合国内机电产品制造业标杆企业建立了20多家紧密合作型校外实践基地,并在校内建成3条用于机电产品质量控制与改进相关综合技能实训的企业级生产线(全国少有)。浙江省质量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在国内相关专业中独树一帜,其中家用电器安全和环境可靠性测试实验室获得国家CNAS认可。10多年来,专业毕业生持续供不应求。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用人单位高度认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成果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专业始终引领国内质量管理工程专业的建设和质量人才培养,是国内唯一最高级别(六星级)的质量专业;专业发起成立全国质量管理工程专业联席会,并连任两届理事长单位。作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之一,质量管理工程专业经过10年的探索、实践、总结和优化,“卓越班”试点办学成果显著。从2022年开始,专业的4个班级全部按“卓越班”的培养模式进行。


培养目标

面向制造业产品全寿命周期、服务业全过程、工程建造业全流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提升对质量人才的需求,结合质量管理工程实践,培养具备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适应质量时代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系统掌握质量管理和质量工程相关领域的理论、方法和工具,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及创新创业基本能力,胜任在政府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各类组织中从事质量监督管理、质量科学研究、质量管理实践和质量工程应用等工作的工管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

管理学、运筹学与系统工程、计量管理、标准化工程、统计质量控制、测量系统分析、机电产品质量检验、试验设计、质量管理体系与认证、质量经济学、可靠性工程、供应商质量管理、服务质量管理、质量分析与改进、质量信息系统等。


培养特色

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吻合度高;工管结合,以工为主;多学科知识综合学习和运用;将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质量管理工程实践深度结合。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制造业、服务业和工程建造业以及科研院所、质量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质量认证和咨询机构等单位从事顾客需求管理、质量策划与设计、计量管理、研发质量管理、质量检测与控制、体系管理与认证、标准制订与推行、质量分析与改进、质量监督与审核、供应商质量管理、服务质量管理、进出口检验检疫、质量培训与咨询等工作,也可考公务员或进入国内外知名大学攻读硕博士学位。


教授谈专业介绍

1.质量管理工程专业的使命是什么?  

二十一世纪是质量的世纪。”中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质量是国民经济发展、企业经营延续、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基石和保障,是实现“质量强国”“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梦”等国家战略的首要前提。与美、德、日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品和服务的整体质量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质量人才严重缺乏。质量管理工程(Quality Management Engineering,QME)专业的使命就是培养符合质量时代需求的质量人才。

2.质量管理工程的内涵和特色是什么?  

质量管理工程的内涵是通过质量管理方法和质量工程技术实现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保证和提升。工管结合、以工为主,与时代高度吻合,适用面广是其最突出的三大特色。

3.我校质量管理工程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是什么?  

我校质量管理工程专业是全国第一个开设的质量本科专业,也是国内唯一最高级别(六星级)的质量专业,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被评为国家级一流专业(质量专业全国唯一),2023年通过长三角新文科教育专业认证,在全国高校质量教育领域始终处于引领地位。其最大特色和优势在于以机电产品制造业为服务主体,兼顾服务业和工程建造业需求,将质量管理相关理念、标准、工具和方法综合应用于质量人才培养全过程,师资力量雄厚,与行业知名企业合作紧密,实践教学效果突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4.质量管理工程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质量管理工程涉及物理、数理统计、管理学、运筹学、系统工程、经济学、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主要研究产品制造、服务和工程建造领域如何在产品全寿命周期、服务全过程和工程建造全流程中利用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等质量管理方法及质量工程技术,预防和解决各种与质量有关的问题,持续保证和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使其满足客户、员工、股东、供方、社会等多方的需求和期望。

5.质量管理工程专业的课程有哪些?

质量管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特点体现在人文、工程、管理、经济多学科融合,注重德、智、体、美、劳综合和均衡培养,突出理论联系实践。除公共课外,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人文学科基础类(专业教育、应用文写作、工程与社会等)、工程学科基础类(工程图学、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互换性与测量基础、检测技术、应用统计学等)、管理学科基础类(管理学、运筹学与系统工程、质量信息系统等)、新工科类(Python科学计算与数据处理、大数据质量管理等)、专业基础类(质量管理工程导论、计量管理、测量系统分析、产品质量先期策划、试验设计、质量经济学、精益生产等)、专业核心和特色类(质量管理体系与认证、标准化工程、统计质量控制、机电产品质量检验、可靠性工程、供应商质量管理、服务质量管理、质量分析与改进、质量总监进课堂等)、专业实践类(质量工程综合课程设计、机电产品质检综合实训、企业实践等)。

6.质量管理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和要求?

本专业学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品德素养、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工程实践技能、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还需具有全局的视野以及为质量事业贡献的精神、毅力和责任心。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具有人文、工学、管理、经济等多学科交叉的特性。因此,专业学生要广泛学习并掌握与人文、管理、工程、经济等学科的知识,还需掌握并运用质量管理工程相关的理论、工具和方法,并具备独立解决工程实践中质量管理工程相关问题的能力。

7.质量管理工程专业的学习中,与企业质量工程实践接触机会多吗?

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培养的是工程和管理复合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是本专业的最大特色和优势之一。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课内实验、课外自主实验、学科竞赛、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玩转仪器”“质量经典习读”活动、参与教师科研、质量专家讲座、现场观摩企业质量工程项目发布会、参加全国各地质量论坛和会议、企业实践等课程和活动来实现。为让学生亲身了解企业质量相关工作的实际和促进学生成长,专业还首创了深受学生好评的“质量总监进课堂”必修课。该课程全部由来自国内制造业和服务业知名企业的质量总监授课,授课内容包括用案例讲授企业质量管理工程相关工作的策划、实施及其效果,总监自身的质量工作经历和感悟以及对学生的建议等。

8.质量管理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出路如何?

绝大部分毕业生都在机电产品制造企业和服务业、质量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质量认证和咨询机构等单位从事顾客需求管理、质量策划与设计、计量管理、研发质量管理、质量检测与控制、体系管理与认证、标准制订与推行、质量分析与改进、质量监督与审核、质量培训与咨询、进出口检验检疫、供应商质量管理、服务质量管理等工作。部分毕业生在银行、保险、食品、化工、电力、核电、航空航天航海、军工等行业从事质量相关工作。还有部分毕业生考取海关、市场监管局、税务局等单位公务员以及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英国布鲁内尔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美国迈阿密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的硕士研究生。2023届,专业有30%的学生到北京航空航天、兰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南京农业大学等知名大学深造。

9.质量管理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如何?

专业自2004年开设以来,毕业生持续供不应求。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具有三大特色:1. 签约早。毕业年份前一年年底绝大部分毕业生完成签约;2. 首次签约平均薪资高。平均月薪要高出学校平均1~2千元;3. 签约企业档次高。绝大部分都是大型国企、外企、行业标杆和知名民企,其中不乏世界第一、亚洲第一、国内第一的企业。近年来,10多家世界顶级和行业知名企业都提前1年来专业选拔学生去公司实习和就业。

10.质量管理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发展如何?

社会对质量管理工程人才需求的缺口巨大,也得益于社会各界提供的良好平台和毕业生自身的努力,专业毕业生的事业发展迅速。目前,已有300多位毕业生成长为供职单位质量部门负责人,很多学生毕业5~8年即成为公司骨干和部门经理。



咨询老师:项荣

咨询电话:0571-86914553

咨询地点:中国计量大学仰仪中楼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