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讲人:法学院院长、教授 朱一飞
学院概况
法学院成立于2002年4月, 知识产权学院成立于2009年12月,与法学院合署办公。学院秉承“厚德崇法,德法兼修,立学立人,知行合一”的院训,经过20年的建设,形成了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专升本和第二学士学位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格局。学院拥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点,法学学科入选浙江省一流学科,2023年入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前30%,排名第64位。设有法学、知识产权2个本科专业,法学专业为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知识产权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浙江省高校“十二五”“十三五”特色专业。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89人,其中研究生185人。有专任教师65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2人,拥有国家知识产权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百名人才”层次、浙江省突出贡献中青年法学专家、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高层次拔尖人才、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10余人,有浙江省高校唯一的“之江青年社科学者”知识产权研究团队。聘请客座教授、兼职教授、校外导师100余人。
教学科研成果
学院建有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浙江)基地、国家计量法治研究基地、省部共建标准化法治研究中心、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质量发展法治保障研究中心等省部级以上研究平台,是浙江省法学会网络法治研究会和浙江省法学会科技法学研究会的会长单位。
学院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00余项,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核心期刊报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编《市场监管法教程》《知识产权法》《专利法》等特色教材20余部。主持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首批新文科教改项目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项,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1项,智库研究报告获得正国级领导人肯定性批示2件、副国级领导人肯定性批示5件、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25件。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标准化法实施条例》《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等制修订工作和《食品安全法》《标准化法》《产品质量法》等的立法咨询。
人才培养
学院与澳门大学法学院、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保持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每年选派优秀研究生、本科生赴澳门交流学习。
学院累计培养本科生5000余人、研究生400余人,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法学、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学生获“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 1 项、三等奖 2 项,学生撰写的研究报告获省领导批示 2 项。近五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1.22%,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5%。2005届本科毕业生章春燕被评为“CCTV2020年度法治人物”、新时代最美检察官,并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
教学科研成果奖
序号 | 主要 完成人 | 成果名称 | 获奖类别 | 奖项 等级 | 获奖 时间 |
1 | 陈永强 | “四化四融”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 二等奖 | 2023年 |
2 | 陈永强 | 基于多元融合的新时代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 一等奖 | 2022年 |
3 | 陈永强 | 私法的自然法方法 | 浙江省第十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一等奖 | 2017年 |
4 | 王斐弘 | 敦煌契约文书研究 | 浙江省第二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2023年 |
5 | 陈永强 | 加强推进数字经济领域综合立法的对策建议 | 浙江省第二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2023年 |
6 | 张云 | 完善计量法治助力高质量发展 | 浙江省第二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2021年 |
7 | 朱一飞 | 知识产权评议的原理与制度研究 | 浙江省第二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2021年 |
8 | 张云 | 我国食品召回法律对策研究 | 浙江省第十六届哲学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2012年 |
9 | 陶丽琴 | 保险与抵押的机制衔接及其制度构架——以按揭住房保险为视角 | 浙江省第十四届哲学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2008年 |
10 | 陈永强 | 以买卖合同担保借贷的解释路径与法效果 | 浙江省第二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2019年 |